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CCACC - ADHC

CCACC新冠疫情系列講座——疫情中的親子關係

講座視頻連結:


「疫情中的親子關係 」講座截圖

(上排左起:張拉燕醫生,陸惠興主任, 楊成華女士; 下排左起:王慈欣教授, 邵曉平醫生 )


疫情中,每個家庭都受到衝擊,2020 年註定要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留下濃重的一筆。

我們應該如何在逆境中活出正面的意義呢? 為了帮助大家順利渡過疫情期,6月19日,美京華人活動中心(CCACC)泛亞義務門診(PAVHC)請來社區里的專家,在網上與家長和青少年對話。當天晚上,有超過130名社區居民參加「疫情中的親子關係」網上講座,有超過700位人士觀看YouTube直播。

這次講座的主講人是教育、心理、社會關係、醫療專家,他們本身也是孩子處於各個階段的家長:


張拉燕醫生:張醫生是獲得雙醫學和精神科雙重認證的醫生。她擅長治療抑鬱症、焦慮症、多動症、自閉症、躁鬱症、創傷後壓力症等,以及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。

王慈欣教授:馬里蘭大學College Park 校區的心理學院教授。王教授的主要學術研究方向是校園霸凌的預防,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子女教育。

Julie Yang(楊成華)女士:社區工作組織者和教育工作者。過去幾年,她組織了大規模的社區五月亞太月慶祝活動,創建了青年獎學金,主持了多次教育講座並擔任蒙郡小記者俱樂部的指導老師。楊女士是教育碩士,在美國從事教育工作20年,是美國國家學校輔導員協會認證的大學升學專家。

邵曉平醫生:2001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完成住院醫生訓練,獲美國精神科醫師證書。她現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退伍軍人醫院精神科任主治醫生,並任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兼職臨床助理教授。 邵醫生也是泛亞義務門診「心理健康360」專案的召集人以及顧問醫師。


講座由CCACC泛亞義務門診主任陸惠興主持。一開始,Julie Yang女士分享了全國性的關於新冠對每個家庭的普遍影響,同時,她以個人經驗強調説明孩子建立一個有效日程的重要性。楊女士提出很多本地的社區資源,好讓父母帮助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。

王慈欣教授從專業的角度,講述疫情的特殊環境必然會造成孩子們不同的適應過程。她深入淺出地說明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特殊需要,家長應該從什麼角度給自己的孩子支持。王教授也分享和很多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源。

講座的設置是讓參與者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討論。很多家長提出,今年暑假因為特殊原因,許多孩子的暑假活動都取消,學校的網課和功課也沒有了,因此,許多家長和孩子可能會對時間安排產生矛盾。 比如,孩子晚睡晚起;又比如孩子花很多的時間上各種社交平臺,甚至打遊戲。與會的專家提醒家長,孩子打遊戲,有利有弊。如果能控制打遊戲的時間,或把遊戲作為一種獎勵機制,以鼓勵孩子參加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動,那麼,打遊戲本身可能是一個正面的事情。 尤其是,很多青少年是藉著共同打遊戲與小夥伴建立友誼。友誼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。

與會的青少年精神科張拉燕醫生分享,她平常的工作中,很多家長都在孩子情況很嚴重的時候,才想到找醫生,找藥物來帮助。其實,孩子在有些苗頭時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援,這樣就不會到最後問題嚴重的時候,可能連專業人員能幫上忙的也不多。所以,家長需要分辨孩子成長期的某些特點,以及異於平常的特別問題。如果有需要,則需要找專業的人員諮詢,及早處理。

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在疫情期間連續舉辦或協辦了多場線上講座,內容涵蓋政府紓困專案介紹與申請說明、疫情期間生理與心理健康、老年人照護等主題。 中心竭心盡力的服務,以期社區居民平安順利渡過疫情。

19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